台灣歌仔戲班劇團將其改編成同名歌仔戲,為現代未婚媽媽加油打氣,也向觀眾傳達關懷觀念,為女性權益發聲。



內容來自YAHOO新聞

作詞人陳達儒寫於1950年代的《青春悲喜曲》轟動一時,描繪一位純情護士和有婦之夫的醫生發生婚外情,暗結珠胎後,不受家人諒解也不為社會接受,無奈只能離開,心境徬徨無依。

由成大台文系助理教授劉南芳成立的台灣歌仔戲班劇團,最早以基督教「福音歌仔戲」打出名號,近年致力回復內台歌仔戲時期的古冊戲、活戲與新劇面貌。繼前年搬演《運河奇案》獲回響,今年再推歌仔戲新劇《青春悲喜曲》。

「以前戲班的連台戲,通常10天一檔期,遇到換檔、換台或一個月31天,戲班就得想些新鮮的招攬觀眾,這種時裝劇很受歡迎,內容演的多是社會時事,很能展現傳統歌仔戲演員即席發揮的『腹內』功力。」

「在台灣,未婚懷孕總帶著羞恥感,社福也不重視,墮胎率居高車貸不下,企業貸款就算孩子生下來,也很難獲妥善照顧,又衍生許多社會問題。」

中國時報【汪宜儒╱台北報導】

因在成大授課,劉南芳認識台南當地由國外3位助產士成立、長期關心年輕未婚媽媽,也協助孩子出養到合適家庭的希望之光協會。另一方面,學生在討論陳達儒《青春悲喜曲》的詞意時,討論了現代未婚懷孕的現象,讓劉南芳自覺該透過創作讓這議題受到關注。

劉南芳解釋,內台歌仔戲時期的新劇雖由歌仔戲班演出,穿的卻是時裝,也不唱七字、都馬等傳統調,所有關於抒情、思念、悲哀的唱段都以主題近似的流行歌曲相和,伴奏也捨棄鑼鼓車貸,以西樂鼓、小喇叭與電子琴替代。負債整合

歌仔戲過去處理非婚生子女問題,總強調原配要接納才顯度量大,重血緣於是要認祖歸宗,「這次我強調的是爭取女性權益,劇中原配捍衛自己的家庭不遺餘力,護士的徬徨無依需要關注,該譴責的,是一開始欺騙護士、最後又不負責任的男性。」劉南芳笑說。

「台灣歌仔戲觀眾多數是婦女,現代雖然提倡兩性平權,獲得相關知識的多數仍是知識分子。我認為歌仔戲是一途徑,藉著演出提供新思想,讓未婚媽媽獲得應有權益與關心,也讓收養孩子的概念變得正向。」

《青春悲喜曲》8月8日晚間7點在大稻埕戲苑演出,其中100個座位規畫為「公益票券區」,募得款項會全數捐給希望之光個人信貸作為「寶寶安置中心」經費。

新編青春悲喜曲 關懷未婚媽媽

新聞來源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新編青春悲喜曲-關懷未婚媽媽-215005309.html

EA02FDFAF44BD268
arrow
arrow

    d99np7lbt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